“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借我一双慧眼看清这变化莫测的世界……”生活中的真真假假需要慧眼识珠,评课中同样少不了发现的慧眼。为了让生物组全体组员更加有目标、有方向的准备即将开始的校内评课比赛,我们请来了省奔中特级教师朱俊老师为我们进行专题讲座,全体组员满怀期待集聚生物学科教室。
首先,朱俊老师简单介绍了什么是评课稿,评课稿属于教学论文的范畴,撰写评课稿可以让教师通过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审视评价,能动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探索、修正和完善,从而实现“个人知识”与“个人理论”的积累。当然,要想写出好的评课稿一定离不开教师的反思与积累。
接下来,朱俊老师针对我们实践积累较多、理论相对薄弱这样一个现状,结合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例着重介绍了四个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教学理论:深度学习相关理论、核心素养相关理论、新课程的学生观、基于课程标准的理论。
理论基础有了,评课稿的写作程序又是如何呢?
1.聚精会神听课捕捉课堂信息:看、听、想、记多感官并用,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多角度捕捉。
2.深思熟虑咀嚼回味教学全程:从分析信息、咀嚼细节、梳理问题中用慧眼去发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3.冷静运用相关理论审视剖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渐梳理问题、深入探究、追根溯源,实现“深度对话”,回答“为什么写”。
4.直面问题说理透彻分析到位: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5.仔细推敲修改润色彰显个性。
评课稿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主题式、总分式、流程式等,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但是,在写作时要注意:理念鲜明、直面问题、彰显个性、语言简明。
评课稿的形式和内容还会与课程类型相关联,比如概念形成课(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在观课、评课角度上都会有差别。
两个小时的时间,朱老师从理论讲到实践,从平时积累讲到论文形成,组员们都深受启发。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的 慧眼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就会在评课活动中有所发现,在思考中给力前行。最后,预祝组员在评课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撰稿:张阳阳 摄影:张阳阳 审核:莫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