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新课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要求,9月23日,高二化学组李巧老师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题开设公开课。本节课是化学平衡模块的核心内容,既是对可逆反应规律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构建化学平衡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课堂上,李巧老师以“温度如何撬动平衡状态”为核心设计教学主线。她先通过生活中“痛风性关节炎在寒冷季节更易诱发”的实例引发猜想,再通过实验“六水合钴(Ⅱ)离子与氯离子生成四氯合钴(Ⅱ)离子的可逆反应”对比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冷水、热水中试管内液体颜色的明显差异,直观感知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后,李老师借助追问“为何温度变化会打破平衡?”,带领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热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全程互动频繁,学生动手操作与思维探究紧密结合,课堂氛围活跃。

课后,教研员金老师作为评课代表分享听课感悟并对化学组的教学提出要求。他指出,李巧老师的课堂精准把握新课标要求,将“实验探究”作为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让抽象的平衡移动原理通过具象实验落地,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课堂中“生活实例—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环节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又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为组内化学课堂如何融合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提供了优秀范例,让在场教师均获启发,为后续教学改进指明方向。
撰稿:蒋青青 拍摄:张慧 审核:潘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