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识别专题培训
——新桥高中全体教职工会议
发布时间:2025-10-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钰雯

   为筑牢高中生心理健康防线,提升我校全体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识别与应对能力,2025年10月22日,我校于会议中心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由专职心理教师杨钰雯以《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为题,开展专题培训。42b1b21bce0cf921fbf42138bd39cb06.jpg

  培训伊始,杨钰雯老师首先明确学生心理问题的评判标准,依据持续时间、影响程度、缓解情况将其划分为三类:一般心理问题如学业压力引发的短期失眠,可通过沟通自行缓解;严重心理问题表现为症状持续超2个月、无法正常学习且自我调节无效;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最为严重,需要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干预。她特别强调,如果学生的相关表现超过2周,就需要老师持续关注,并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转介。

  针对高中生三类高频心理问题,杨老师逐一拆解识别要点与应对策略。对于抑郁障碍,需重点关注学生在情绪、行为、认知、生理方面的变化,尤其需警惕学生出现“活着没意思”等言语或自伤行为。杨老师建议老师们做好“倾听者”、“缓冲垫”与“桥梁”的角色。cc4b61983be3bcbc52970f315f7c6293.jpg

  对于焦虑障碍,学生则会有过度担忧、回避社交、思维反复等情绪、行为和认知方面的表现,并且生理上伴有心慌、呼吸急促、手抖、出汗等情况。可通过正常化感受、分解目标、营造安全的课堂环境等方式帮助其减少对失败的恐惧。

  若发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比如皮肤损伤、灼烧、撞击、干扰伤口愈合、过量服药等表现,此类行为通常是学生应对难以承受的情绪痛苦的方式,目的可能是释放压力、表达痛苦或“以痛镇痛”。遇到此种情况,老师们需保持冷静,选择私下场合表达关心(如:“我看到你手上的伤,很心疼你,愿意和我聊聊吗?”);若学生不愿多谈,可给予陪伴和空间。另外,向学生表达共情与理解,并向学生说明需要更专业的支持,陪同或协助其联系心理老师。严禁指责、质问或惩罚,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杨老师在培训最后特别强调了两点重要提示:一是心理问题很复杂,教师绝不能仅凭培训所学的“识别要点”就给学生贴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标签。二是向家长反馈时,需客观描述情绪、行为、认知方面的具体表现(如“近期情绪低落、上课走神”),而非直接断言“患有XX疾病”,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eca0ccbfa18dfcc4dbe13f222229c0c4.jpg

  本次专题培训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有效提升了全体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敏感度。学校将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共同守护每一位学生的阳光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红河路116号   邮编:213002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