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感受、体验中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2017年10月31日上午,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全体同学以及全体班主任老师,开展了一次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西津渡古街以及焦山。
一大早,各班同学排成整齐的队伍有序依次登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镇江西津渡。
西津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西津渡保护单位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在西津渡,导游们向同学们仔细讲解了西津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昭关塔,救生会,待渡亭,徜徉在西津渡古街,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西津渡古街如今已注入了时代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活力。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古朴的生态,淳厚的民风,传统的商业,一切的一切都焕发出一种令人难以言喻的活力。西津渡古街以它独有的魅力强烈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这就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西津渡。这就是蜚声中外的西津渡。
下午,全体同学到达焦山。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了加强长江下游的防务,决定修建焦山炮台,与圌山、象山、江都都天庙三处炮台略成犄角之势,以守卫焦山及长江航道。据镇江史料记载;焦山炮台是用质优的材料和方石为基,以黄土、石灰、细沙配糯米汁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表面涂有黑色保护剂,整个炮台是呈暗堡式,炮台内分设6000--8000斤重的大炮。每个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弹药库,另一座大弹药库在炮垒南端门外偏西处。整体都用三合土分层浇灌形成,异常坚固。抗日战争时,炮台为日军摧毁。现存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42年7月21日,英侵略者发动了扬子江战役,直逼镇江和南京。英侵略军侵入长江,曾遭到圌山和焦山炮台守军英勇的抵抗和沉重的打击。在副都统海龄率领青州兵和旗兵奋力抵抗,面对80余艘敌舰,猛烈炮击,但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焦山军民1500多人全部捐躯,海龄也自焚殉国。英军攻陷镇江时,军民奋勇作战,殊死抵抗,英勇的悲壮斗争,引起了革命导师恩格斯的热情赞扬,他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一文中称颂道:“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镇江)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焦山炮台是我国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亦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狠狠打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同学们的心灵受到极度震撼。
短暂的一天社会结束了,但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游览的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今天的参观是一堂生动而难忘的历史课,它一定会深深印记在自己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记忆里。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政教处开展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形成优秀的青年品德,成为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优秀中学生。
撰稿人:谈春燕 摄影:李玉萍 审稿人:莫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