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索模型教学在遗传学中的应用,新北区中学黄伟文优秀教师培育室第36次活动于2025年4月11日在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举行,成功开展“染色体变异”主题教学实践活动,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周鑫老师、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颜颖老师开展同科异构建教学研讨,两位老师都以“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科学论证”为主线,通过模型建构与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第一环节:同课异构——染色体变异
颜颖老师以模式生物中的“明星”——果蝇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生物体前后代的染色体稳定为主线,全体学生参与构建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模型,学生充分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二倍体的形成原因。学生利用构建的异常卵细胞自主构建四倍体、三倍体的形成方法以及三倍体联会紊乱的原因。颜颖老师利用浙科版、沪教版等教参中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图,让学生尝试辨析,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周鑫老师用“斩断情根”口感会更好的牡蛎引发学生思考,使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可行性评估的实验流程,将本节课的所有重难点有效地整合。在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组概念时,学生在周鑫老师的帮助下将希沃上三倍体牡蛎中的每一号染色体拖拽在空格中,学生自主构建新概念、辨析彻底。周鑫老师利用高考中的题目、精美的板书带领学生利用白板笔在图片上分别构建出第一极体不分离、第二极体不分离和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三种方案,和学生一起讨论可行性。最后,周鑫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培育学生科学助农等社会责任感。
第二环节:评课研讨——专家共话提优秀
江苏省特级教师朱俊教授对两堂课给予高度评价:在教学中一境到底,分别以果蝇的变异、牡蛎的变异将本节课知识有效整合,串成主线,符合新课标中的“真实问题导向”要求;以模型建构帮助学生建构概念为暗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参与活动创造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内化、迁移并应用知识。
两节同课异构课堂都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目标,在专家的点评中,老师们更加明确优质课的“优”该如何体现,一堂好课该如何设计。
撰稿:颜颖 拍摄:生物组 审核: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