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校学校体育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南,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学校体育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学校体育在课堂教学、体育高考、竞技体育、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推动了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体育教学:立足常规,夯实基础,提升质量
1、丰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涵盖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多个项目,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2、转变教学理念
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创新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表现。
4、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有明显提高,体质测试优秀率达15%以上,合格率达97%以上。
5、打造具有新桥高中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校园体育文化,形成“一班一品”的体育特色发展格局。
二、体育高考:成果丰硕,再创佳绩
高考成绩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基本盘,基本盘不保,满盘皆输。本学年体育高考顶住压力,在高考总人数上升、体育招生人数下降的前提下,学校体育组硬是杀出一条血路,通过科学训练和严格管理,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20名体育考生文化和体育成绩双达线,其中有3名学生被211高校录取。有十多名学生考进扬州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省内名校。
三、竞技体育:拼搏进取,续写精彩
2024年7月,参加全国青少年蹼泳比赛,获团体第二名。
2024年7月,参加江苏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苏南片),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2024年7月,参加常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获第四名。
2024年8月,参加常州市中学生排球比赛,男子获第五名,女子获第八名。
2024年10月,参加常州市中学生田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六名。
五、课外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活力四射
1、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每天上午30分钟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周三节课外活动课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2、丰富体育社团活动。学校成立足球社团、篮球社团、排球社团、田径社团,安排专业体育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制定活动计划和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3、把校园体育竞赛贯穿全年。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把学校体育竞赛计划贯穿全年。通过竞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学期:9月份开展体育健康节、广播操比赛;10月份开展羽毛球、乒乓球比赛;11月份开展跑操比赛;12月份冬季跳绳、踢毽比赛。
第二学期:3月份开展各级部足球比赛;4月份开展各级部篮球比赛;5月份开展排球比赛。
几点思考:
一、体育教师要加强师德教育。谈待遇但不能迷失方向,谈困难但不能丧失信心。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学校体育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基准的前提下,把课上好,多考几个985和211高校,就是体育教师最崇高的师德。一个热爱且努力将课上好的老师,必然是热爱教育和学生的老师,反之,一个连课都上不好的老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都不能坚守,谈何师德。
二、五育并举,体育先行。一个没有活力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体育教师要大力宣传体育的育人价值,体育健康节如火如荼的举行,有些年级的学生居然在教室里上课,有些年级为了防止学生受伤竟然拔河比赛也不举行了。我不知道这是谁的悲哀?是学生的悲哀还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又从何谈起呢?
越是这样,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责任越是重大,我们要身体力行,用我们的行动影响影响他人,用思想启迪他人,用坚守诠释担当。
三、深刻理解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手里有活的辩证关系。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包容学生的不足,在面对困难时不埋怨不轻易放弃;只有眼里有光,我们才能对所有的学生充满期待;因为有个爱,有了光,我们才能把对教育的憧憬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成果。这就需要手里有活,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教学方法,我们有些体育教师,总以为水平很高,但面对新形势,新高考,新教材,新学生,我们要与时俱进,要做到思想与时俱进,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管理水平与时俱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我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付出与人民对美好教育、美好体育的向往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充分认识到,适应学校课程改革新常态,满足学生对学校体育多元化发展新需求,是我们的责任和追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学生、家庭、社会负责任的紧迫感、使命感来做好学校体育工作,通过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焕发青春力量,激发学习热情,为学校向高品质高中奋斗的征程中作出我们体育人应有的贡献!
(摄影、撰稿 王小东 审核:潘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