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只有教师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端正自我定位,明确行动方向,形成干事创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学校才能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勉励教师既要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想信念,也要有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的道德情操;既要有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的育人智慧,也要有成为终身学习践行者的躬耕态度;既要有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的仁爱之心,也要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道追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核心工作指引。
一、什么是教育家精神?
知是行之始,要想践行教育家精神,首先要对教育家精神有正确理解。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典型的事情,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准则和奋斗方向,不仅仅存在于高大上、轰轰烈烈的事迹中,也体现在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关爱上,自觉将大家的精神转化为小我的行动。
1.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这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方向和引领。只有坚持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恪守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教育家应当怀揣报国理想,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教育事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做出贡献。
2.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明标识。教育家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师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注重教育伦理和社会公德,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坚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以高尚的情操和行为示范引领学生。只有秉承崇高的道德情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发挥教书引领人、温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的力量。
3.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方略。教育家应当具备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他们应当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家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运用精妙的育人智慧,才能体现教育深入学生、深入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4.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他们要以务实的态度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踏实耕耘,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推动我们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元素。只有筑牢真诚的仁爱之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推动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分、回归本位。我们应当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乐于从事教育工作。真心关爱每个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默默奉献。
6.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取向。只有树立端正的价值取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激活教育传道向美、春风化人的内在动力。我们应当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关注教育发展趋势,提高以文化人的素养和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和进步。以文化的力量提升教育的价值和影响力,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这些方面体现了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文化追求。教师应当以这些方面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只有具备这些方面的教育家精神,才能引领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二、为什么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揭示了为师从教的职责使命。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同频共振,要以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其次,教育家精神描绘了新时代教师的师表形象。师表就是榜样的力量和行动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深刻说明了教师对于学生发展、教育质量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影响。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是社会的榜样,是广大人民教师的表率,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人民教师不仅要敬仰和学习他们身上反映出的教育家精神,还要从自身做起,躬耕实践,在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中,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时刻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用智慧、爱心、汗水不断践行教育家精神,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终身事业。
第三,教育家精神回应了变革时代的人民期待。现代化经济转型升级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期盼,还有教育的育人质量、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等等,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广大教师在时代和环境变化中找到职业的确定性。只有筑牢教育信仰之基、补足教育精神之钙、把稳教育思想之舵,行动一致,多方合力,才能破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不负新时代赋予广大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强师建设的重要抓手。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推进强师建设过程中,教育家精神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它可以推动广大教师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并进一步形成创造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榜样作用,能够激发广大人民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造就一批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大国良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如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精神力量需要化育涵养、砥砺激发,但只有真切地展现于广大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之中,精神力量才能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也必须依托教育教学工作、基于自身教学生活才能不断培植自身的教育家精神。任何脱离教师本职工作的精神追求都是无源之水。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过程,广大教师才更可能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家精神,并鼓励他人也接受它,进而形成集体认同,增加教育家精神的人民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教育家精神犹如精神灯塔,发出灿烂之光,照亮中国教育的天宇;教育家精神又犹如精神桥梁,为培养大国良师铺就了新的征程。如果说,教育家精神的追寻是一条道路,那么它既是一条理解之路、诠释之路,还是一条转化之路。把教育家精神转化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转化到每一天的课堂上,转化入学生的每一时刻的学习之中……唯有经历深度转化,教育家精神才能活在教师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变为全体教师的精神底色、精神支柱,融为教师精神血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