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桂子飘香。2022年9月26日下午,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双减”政策下高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专题研讨活动暨语文组第二次听评课活动,在录播教室顺利进行。曹珠珠和吴丽丽两位新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在高一(11)班和高一(6)班呈现了两节各具特色的诗词鉴赏课。
曹老师以歌曲《如梦令》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近李清照,感悟《声声慢》中的情感。曹老师通过朗诵诗歌、分析意象、知人论世三个环节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及其内涵,以任务为导向,节奏平稳,衔接自然,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较高。
吴老师以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作为课堂导入,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苏轼的了解,以此快速地带领学生进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境之中。吴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幽默风趣,通过分析上阙的赤壁之景和下阙的今昔之人,帮助学生把握并理解苏轼的情感态度,课堂氛围活跃。
课后,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评课活动,给予曹珠珠和吴丽丽两位老师充分的肯定。金语老师认为曹老师上课老练,任务衔接自然,吴老师与学生互动多,节奏紧凑,但是在一些问题的设置上可以再精简一下。李洪慧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吴老师能够紧扣文本,结合人物背景,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诗词的理解中去,板书清晰;曹老师摒弃了将“知人论世”的环节放在课堂伊始的传统教法,直到讲愁的内涵时才引出,具有创造力。李老师认为要让学生在对诗歌进行诵读、鉴赏、评价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肖艳老师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表现。他说曹老师教态自如,反馈清晰,并建议将诵读的环节放在学生理解词义之后;认为吴老师上课亲切自然,能与学生学习同频共振,且对学生的点评与鼓励都非常到位,建议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上给予指导。然后,肖艳老师从“阅读与表达”的角度,建议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诗词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并尝试模仿写作,强调语文教学要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要将思考与表达结合起来,通过仔细的观察与思考,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并借助这些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最终实现“写作日常化”的教学目标。
最后,洪燕老师在以上几位老师的基础上做了总结性评价。洪老师建议诗词要多诵读,在课程设计中诵读的时长可以再推敲一番;在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的序列化和纲领性;有些地方可以点到为止,作为课后的延伸,让学生进行一些微写作,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评课结束后,洪燕老师从学生的作文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公开课等方面对语文组本学期后续的活动做出了大致的规划。
新教师的加入为语文教研组带来了活力与激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教师也将不断成长,在新中教育这片广阔的的天空里,绽放自己光芒!
(撰稿:徐华英 摄影:徐华英 审核:潘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