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春天蓦然离去,夏天悄然到来。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离不开疫苗的研发和全民接种。基于新冠疫情的真实情境,2022年6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杨芬老师在高二(1)班开设《免疫调节的应用—疫苗》复习课。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杨老师以新冠肺炎数据引入,介绍了全球新冠肺炎感染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疫情的防范依旧重要。随后,杨老师展示了新冠病毒的结构及侵染过程,学生意识到新冠病毒的感染主要与其膜上的S蛋白密切相关,为后续新冠病毒的免疫防治的提出打下基础,即最好的防治手段为接种疫苗。杨老师让学生自主建构疫苗进入机体后的途径,然后同学相互点评并指出不足进行补充。
疫苗的种类有哪些呢?杨老师以疫苗的研发时间为主路线,分别介绍了第一代疫苗—灭活疫苗、第二代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以及第三代新型疫苗—DNA或RNA疫苗,并分析三种疫苗的优缺点。在介绍第二代疫苗时,杨老师安排同学进行小组活动—以提供的S蛋白的RNA序列,利用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转基因技术,设计路线以获取抗原蛋白。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学生在随堂的练习中展示了他们扎实的学习功底,短暂思考便能够针对练习中各选项的错误进行精准分析,做到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精彩的课程结束后,杨老师与各位老师交流了备课思路以及上课的感悟。生物教研组长高燕萍老师对本次复习课表示了极大的肯定,所有老师一致认为其课堂以新高考、新课标为指导,运用真实情境,既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开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思维的发散,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复习课。
(撰稿:郭洋帆 摄影:高燕萍 审核:潘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