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校2021新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新学期新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2月10日,学校组织新教师开展寒假校本培训系列活动。活动以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的形式展开,分课题申报指导、专业成长引领、论文写作指导三部分内容。
上午的课题申报指导培训由副校长高健主持。学校邀请了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潘金林教授给大家做了微型课题申报指导。
培训前,高校长就本次培训的意义、形式和内容做了主题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讲话。他带着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中“教师发展”部分的评价内容进行了解析,并结合我校第六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鼓励新教师以 “四有” 好老师为标准,以人人争当“新中尚美教师”为追求。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时学习充电,他希望大家能把握好机会,认真学习。
在培训会上,潘金林教授着眼于微型课题的研究框架,从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谈起,重点对新教师提交的微型课题进行命名解析,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对命名出现的问题作出精准的分析,引导新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指出在研究中要更有目标,并给出了独到而详细的修改意见。之后,潘教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方面的撰写及其注意点作出指导。整个培训学理深入,实践指导性强,范例贴切,环节清晰,为课题申报的撰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引起了新教师的深度思考。
下午的专业成长引领、论文写作指导由教科室主任左彩英主持。
学校邀请了本校生物教研组组长、常州市生物学科带头人高燕萍老师作《有规划 实行动——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专题讲座,让新教师们领略了身边名师的风采。高老师结合自身真实教育教学案例,给在座教师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她从专业规划、落实行动两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专业精神形象的设计、专业生存方式的设计、专业发展目标的设计是教师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她以生物组内许豇羽、张阳阳老师为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师们介绍了一位合格的教师所应具有的教育情怀。而落实到行动上,自我阅读、自我研究、自我反思则是教师成长的保证和法宝。她建议新教师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经验和学习方法类的书籍,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并将反思看成是对教师全部生活方式的审视。高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大家深切的感受到看她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为大家送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接着,潘金林教授作了《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高水平论文》的主题讲座。他从五个方面娓娓道来。1.什么是高水平论文。潘教授引领新教师,论文写作要有高水平课题的支撑,在高层次刊物发表,并要努力取得较高的社会评价。2.高水平论文的选题。他给出以下策略:要充分考虑自身学科领域、兴趣专长、前期积累等方面的因素,明确研究方向,并积极向专家咨询。要做到概念准确、聚焦问题、价值重要、体现创新。3.高水平论文的素材积累。具体介绍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4.高水平论文的撰写。从论文标题的拟定谈起,潘教授以新教师提交的论文为例,指导大家论文标题要达到精准、精练、新颖;并对论文摘要与关键词的提炼、论文框架的确立、正文的论述、结语的撰写、论文的修改与润色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他以自己的写作经验展开讲学,对教科研提出深刻独到的见解。5.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他介绍了期刊的选稿标准和发表论文的注意事项,以质量过硬的论文选择适合的期刊,主动与编辑部互动,提高投稿命中率。
满满的干货,拓宽了新教师的论文写作视野,对大家论文写作大有裨益。
此次系列培训活动,增强了新教师新课程意识,丰富了知识储备,为他们研修专业技能、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持续学习,深刻反思,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相信新教师们今后将汲取营养,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勇于实践,他们也能带着所学所感所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道路上多一份智慧,多一点创新,以激情与勤奋,不断学习、成长、进步!我们也坚信,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科研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起向未来,走得更远!
撰稿、摄影:李彩英 审核: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