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喜讯传来:我校张阳阳、许豇羽老师分别获得常州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常州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二等奖。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面对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新要求,实验教学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次高中实验技能大赛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实验说课、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为了比赛,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多次,和张阳阳老师一起构思设计并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用具、做探究实验获取实验数据、拍摄实验照片及视频,张老师更是制作并反复修改、试讲实验说课ppt,保证在十分钟内精彩呈现;张老师平时注重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研究新高考试题,为实验理论笔试做充分准备。7月3日比赛在常州市第五中学正式开始,参加比赛的高中生物教师由常州大市近40余人,所有选手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A、B两组,上午的说课比赛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行,下午A、B两组交叉进行笔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笔试时间为90分钟,由常州市教科院统一命题,全程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包括四个实验,选手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完成四个实验操作及理论问答。7月15日比赛结果公布,张阳阳老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老师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生物教研组的团队力量以及始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顺利开展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
捷克教育家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生物学科的教具模型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大学科吸引力。许豇羽老师制作的“ATP结构模型”用于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用于模拟ATP的结构及ATP的水解及合成。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弹簧中的弹性势能和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类比模拟ATP储存能量,将挟动能的远离腺苷的小黄球和挟能量的磷酸基团类比,学生能直观体会到ATP储能和供能的机制,理解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该教具融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创新性一体。通过自制教具模型,显示了许老师较强的刻苦钻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模型的精准制作、对教具用法讲解的视频制作离不开教研组集体的帮助,体现了教研组的团队凝聚力。
成绩催人奋进,在新教材、新高考的征程中,我们生物教研组会秉承团结、踏实、进取的优良作风,认真研究、大胆创新、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撰稿、摄影:高燕萍 审核:潘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