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舒长,热气蒸腾,高低万木成阴。时光正好,有志青年当学当思。6月1日下午,语文组青年教师二模解题分享交流活动顺利开展。
活动开始,先由五位参与二模答卷的青年教师针对自身答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题心得的分享与交流。王秋婷老师认为在文本阅读中要注意文中关键词的寻找、标注以及答案的归纳总结,并反思了做题中出现的“做题慢”“做题不够仔细”“重点实词积累欠缺”的问题。蒋情情老师认为答题中存在“经验不足”“误解题意”“未整体把握文本”等问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时间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胡骄利老师认为做题中需要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简洁准确地概括答案。陈佳明老师认为自身对文言题“翻译不够准确”,对文本简答题“概括存在重复”,对诗歌题“赏析手法有误”,实际做题中,存在钻牛角尖的情况,需要多做多练积累经验。陈峰老师结合自身做题与阅卷体会,提出高三学生在对试卷中出现以前遇到过的类似的诗歌赏析题时,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应对实用类文本概括题时,照抄原文,缺乏概括归纳的能力;在面对作文题时,懒于思考,不能正确审题,文章未在“正确”“善良”中选择其一,没有呈现清晰、确定的观点。
高三备课组长李彩英老师结合二模阅卷反馈,向大家分享了新中高三学生在二模中答题的综合情况。文言文答题中,学生普遍缺乏通读意识、语境意识。古诗词鉴赏题中,对意象无法理解、表达语无伦次、答题“套路太深”。文学类文本题中,中心词与内容分析匹配不当,概括精准度不够。作文题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审题立意上的模糊不清,在二选其一时无明显倾向。或单择一点泛泛而谈,缺乏内涵。或扩大二者的外延、偷换概念,甚至在作文主题价值取向上出现较大偏颇。针对以上问题,李彩英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她提出,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10分钟时间大声朗读,便于学生理解全文。文言中要注意实词积累,每篇整理10-15个重点实词。分析文言文时,培养学生从事件中提炼品格词语的习惯,尤其注意学生对描述主人公性格、品格的词语的积累,特别是四字短语的积累。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建议从诗歌本身入手,跟学生讲审题,讲题型、讲答题思路,并要求学生针对不同题型积累精确的答题术语。在文本阅读中,要加强学生对文本思路的理解能力、对语段层次的分析梳理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在作文题中,教导学生认真审题,对“正确”“善良”有清晰界定,定义其内涵与外延,“正确即以理为本,善良即以人为本”。在二选一的题目中,完成自己的取舍,在文章中有自己的倾向性。立足一点,在文字间展现自己对于这一点的深刻思考。
青年教师解题交流活动意义深远,为青年教师了解学情、了解高考提供了平台与途径,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向提供了指导。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时不我待,青年当自强。青年教师要把握时光,奋发向上,且学且思,勇于实践,勤于总结,为实现教学理想与自身价值做出更多努力。
( 撰稿:王秋婷 摄影:王秋婷 审核:潘采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