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专业成长,从课题申报与管理开始
——生物组“名师成长营”活动记录五
发布时间:2018-12-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阳阳

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审、“五级梯队”提升都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为了促进我组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补足课题研究的短板,借助“名师成长营”的平台,邀请省奔中特级教师朱俊老师从自己多年课题研究的经验出发,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有关课题的申报和管理的过程。


IMG_2862.JPG


一、如何认识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在很多教师看来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行。正确认识课题研究是顺利开展研究的基础,从学校教育制度变革及文化建设、课堂建设与课程范式的转型、教师的专业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核心素养的培育等多视角进行思考,构建教师本位的课题研究新模式:反思→计划→行动→评价→反思成果(论文)。

二、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题。一项好的课题一定是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可以是基于原有研究的延伸性课题,可以是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选题切记“大而化之”“好大喜功”。

接下来,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也是课题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朱老师结合自身正在研究的省级、市级课题的申报评审书为我们详细的讲解如何填写及注意事项。比如:“核心概念的界定”中要关注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现状”中要理清已有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目标”中要将理论性、实践性、发展性目标相结合;“研究内容及重点”中要从理论方法、学生素养、教师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尤其进行课例研究需要提前计划出完整的课例库,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课堂研究;“研究过程、思想与方法”中以过程图方式呈现更加清晰、直观;“预期研究成果”通常是3个报告加相关发表或获奖论文等。

三、如何进行日常的课题管理?

课题研究在平时,要过程性材料的积累由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就需要“科研管理手册”的使用。从公开课的过程、评价、反思到日常理论学习笔记的积累与反思,再到论文的发表或获奖,都利用专属表格清晰记录,装订成册即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     

一项好的教育研究课题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课题名称表述要有明确的研究主旨,核心概念要有清晰的界定,基于详实的文献与现状研究揭示出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内容准确、具体、可行,适切的研究方法,科研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研究成果 彰显科研品质,成果形态多样化。


IMG_2869.JPG

朱老师在讲座期间不时鼓励我组教师积极申报区、市级课题,努力将上述过程应用于实践中,主动提升自己。拥有组内独立课题,助力“五级梯队”“职称”的提升。

朱老师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来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我们交流,助力生物组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茫然的我们找到了方向,让无从下手的我们找到了落脚点,是我组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的“及时雨”。

(撰稿:张阳阳  摄影:张阳阳  审核:莫文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红河路116号   邮编:213002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