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霜锁大地,但阳光明媚。对知识的渴求就像暖流一般,温暖求知者的心田。12月13日,时逢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教学开放日,特邀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地理教研员、常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朱志刚老师莅临我校指导。为贯彻《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尚美课堂》这一开放日主题,朱志刚教研员与刘晓萍老师同题异构,在高二(1)班和(2)班开设了《热力环流》公开课。
啥?听说这次开课不插电?是啊,PPT、实物投影都不给用,这怎么备课啊!当然是凭实力!来看看我们的大咖是如何操作的!
朱老师用“一堆篝火引发的思考”导入热力环流,类似单口相声,课堂气氛被一堆篝火燃起来了。风趣、幽默、细腻、严谨,专业的学科素养、毋庸置疑的教学实力,大家都被朱老师圈粉了。
心中有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到不同尺度的运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朱老师教学严谨、科学,如在板画时用三角尺;热力环流运用的案例中,巧妙地解释为什么从女明星头发的飘动方向判断海陆风不科学的原因;强调城市风在白天、夜晚都是一致的。看似轻松愉悦的课堂,更能凸显朱老师对于地理学科专业知识的拿捏和把握,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手中有方法。从尺度的介绍,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及季风环流的讲解及等压面弯曲的判断,巧用归谬法,充分展现了朱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难道是体育老师在上课?让学生用两肢展示中间冷、两边热的空气运动状况。怎么又讲到了大气压强,摇身一变成了物理老师,黑板立马呈现大气压强公式,拿起三角板画图,指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是轴对称图形,有点数学老师的感觉。“理想状态总是在那一瞬间就消逝了。”有点文艺,堪比语文老师。sea breeze,land breeze,valley breeze,mountain breeze……大家一起来跟朱老师学英语啊!讲到城市风,其实这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问题,在地理课上听哲学也没那么枯燥乏味嘛!
眼中有学生。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将赏识教育贯穿整个课堂。比如让上来板画的同学小心台阶,标注好了低压、高压,朱老师问:“你是不是想把等压面也画出来?”,学生内心OS:不,我不想,但是手还是很诚实地画出来;给回答问题声音小的学生给予肯定的鼓励;对于学生的表情细节观察细致入微,提醒学生抬头看黑板等等。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将民主进行到底。独特的板图板画,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热力环流。
当然,刘老师也不甘示弱。不插电,我们可以有精美学案。巧用学案,是一大亮点,这也为我们以后进行不插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条理清,小高考例题练手导入,铺垫气压、等压面等相关概念,细致入微讲授热力环流原理,最后将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气氛活。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板图中勇于试错,积极参与教学,营造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
设计巧。学案制作精良、难易适中,深入浅出,由题到理,由理到题,首尾呼应,将原理、知识点融会贯通,让学生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讲解细。从气压、等高面、等温面、等压面等基本概念入手,为热力环流讲解打下坚实基础,利用赋值法,解释等压面弯曲变化。攻克难点,突破重点。原理+运用,切实贴合小高考,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
课后大家在朱老师和黄建华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评课。各位听课老师畅所欲言,对两节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各有特色,收获颇丰,不虚此行,最后朱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他认为到外校借班上课,要采用多种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学生有效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活学生思维,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本次开课的热力环流是必修一自然地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小高考的重点,学生公认的难点。创新难,突破也难,大家平时可以再多些思考,推陈出新,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运用的数据资源,需要去进一步查询核实。年轻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利用平板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敢于走出去,展示风采。
半日的活动,我们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不仅领略到了专家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浅薄与不足,需要多学习、多反思、多完善,积淀自己的教学素养,逐步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