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生物组成员和奔牛高中朱俊老师聚集在高一2班教室里,准备随李萍老师一起走进“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世界。上课铃响了,美丽的圣诞树闪现在投影上,西方的节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吹捧,连带着平时被大家忽略的传统节日比如“七夕”都备受关注。节日里,很多情侣之间为了表达爱意大量购买萤火虫,黑夜里闪闪发光的萤火虫的确浪漫,但是,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呢?它的能量从哪里来呢?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能量的直接提供者就是ATP。接下来,李老师用她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极具逻辑性的思维,借助各种实验、资料、图解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课堂的转型。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她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与评价,同时,她从“结构功能观”“生物界的共性”的角度提升课堂的高度。
接下来,朱俊老师结合李老师的课,以“生物课堂转型与核心素养培养”为主题向我们介绍了两篇文章:“钟启泉:课堂转型的挑战”,“课堂转型与教师角度的转变(李希贵)”。
“课堂转型”首先需要教师“观念转型”,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而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就需要“选定切口”,可以从以下五个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行为进行切入: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和过程贯通、以建构概念为目的的探究活动思维引导、实验教学的优化和整合、以促进学科能力为目标的学法指导、高层次思维含量与深度课堂。希望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能够从这几个方面思考一下自己的课堂,提高自己课堂的高度,逐步实现课堂的转型。
(撰稿:张阳阳 摄影:朱俊 审核:莫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