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我校邀请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朱俊老师与我校青年教师封嵘婷老师针对高三复习课中的重难点课题《基因的表达》一节展开教学。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体现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模型建构活动,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课焕发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思考、学习的效率。
朱俊老师以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贯穿课堂;以严谨的逻辑、流畅的语言,让学生有“生命如此之美”的感受;突破难点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借助模考题寻找密码子破译的思路、播放视频复习过程、利用学生分组建构模型解决“翻译”过程中被学生忽略的易错点。整节课在复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和全体听课教师都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复杂、规律和高效。
封嵘婷老师的课可以用“接地气”来形容。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阅读教材、填写学案、学生代表表述、学生互相纠错、习题巩固的传统流程,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利用模型让学生代表分步演示翻译的过程,降低建模的难度:①利用密码子表为tRNA找到匹配的氨基酸;②找到mRNA上翻译的起点,结合核糖体;③移动核糖体、tRNA,展示翻译的动态过程;④多聚核糖体展示翻译的高效性。整节课版块清晰、情境前后呼应、学生活动多样有效,提高了高三复习课的效率。
两节课后,所有听课老师齐聚学生阅览室,各抒己见,在充分肯定两节课的同时也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最后,我校生物教研组长高燕萍老师将本次活动与本节课题进行了形象、生动的类比。我们的研讨活动就好比“翻译”的过程,朱俊老师就像翻译的模板mRNA引领着活动的方向,教研组、工作室好像翻译的场所核糖体,每位参与的老师就好像翻译的产物蛋白质,经过研讨活动各自都有收获、都有成长。希望我们的“翻译”活动,能够在朱老师的带领下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撰稿:张阳阳 摄影:张阳阳、巢小娟 审核:莫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