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上午,我校全体生物教师集聚阶梯教室聆听来自奔牛高中的特级教师朱俊老师的一节交流课。朱老师从一则饮食新闻导入,利用“大头娃娃”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激发学生对蛋白质功能的认识,同时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那么,如何鉴定奶粉的好坏呢?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鉴定不同浓度蛋白质结果的区别,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接下来,又利用球棍模型、纸质模型,向学生介绍氨基酸的结构以及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最后,由结构到功能,再次用事实证明:蛋白质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生命物质。
课程结束后,全组成员与朱老师展开了激烈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对于球棍模型、纸质模型的优化,对于时间的优化等等。在听课和研讨中,全组成员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学理念、不一样的教学流程,让我们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