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交流分享·融合共生 ----常州市新桥中学与德国罗特中学的春日之约
发布时间:2015-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小芬

春末夏初,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在这充满春的绚烂、夏的奔放的美好季节里,常州市新桥中学迎来了德国罗特中学17位师生的文化教育交流之行。

此次活动是学校承办的历次对外交流活动中准备最充分、交流领域最全面的一次活动,它将开启新桥中学与德国罗特中学长期合作项目的序幕。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场缤纷多彩的春日之旅吧!

这是一场传统文化探究之旅

经过十几个小时飞机的长途跋涉,带着些许了解,又带着些许好奇与陌生的德国师生们来到了中国常州这方热土。初来乍到,学校师生们真诚的笑脸和热情的欢迎仪式瞬间拉近了双方距离,消除了孩子们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欢迎仪式上学校艺术班孩子们的民乐演奏等精彩传统节目揭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博得德国师生们阵阵掌声,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地道的中国文化,也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

接下来的几天,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艺术教学资源,为德国师生们开设了汉字、书法、篆刻、剪纸、二胡、古筝、武术等传统文化课程,给德国师生搭建深入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平台,也提供给他们体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机会。

来到中国,学些基本的汉语是必须的,这不,李坚副校长的汉语学习和汉字书写课已经开讲了。李校长首先给每位德国学生们起了中文名,并教学生们学写了“你”、“我”、“爱”等基本汉字。学生们学得可溜了,没几天工夫就能用中文和老师们打招呼“你好!遇到你很高兴!”座教室最后一位的男生还自告奋勇地走上黑板,默默写下“我爱常州”四个字。

要真正领会汉字的韵味光会写字可不行,那得学学书法。在美术老师辛红和顾千花的带领下,德国师生们认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和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了解了几种常用毛笔的种类,学习了毛笔的正确握姿。学生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拿起毛笔跃跃欲试,一下笔,才发现这个叫做毛笔的东西好像不受主人的控制,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兴趣,尤其是一个小帅哥,在课间的时候还在勤学苦练。其投入程度可敬可佩啊!

多面手语文老师黄淑婧也改行啦,她从有趣的剪纸传说故事开始了她的剪纸课教学,她用投影展示了精美绝伦的中国剪纸作品,引发学生阵阵惊叹,随之黄老师耐心地教授剪纸的基本技巧,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一件件作品很快就跃然于手上。德国的师生们拿着自己亲手剪成的作品兴奋地说:“我成功了!中国的剪纸太有意思了!”

太极拳是什么?德国孩子们接触过跆拳道、空手道,但对太极拳了解不多。耳听不如眼见,要来就来真格的。上课伊始,武术老师展示了一套中国功夫,顿时博得德国学生阵阵喝彩,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功夫的浓厚兴趣。武术课上德国学生跟着体育老师认真地学习武术抱拳礼和武德,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动作:马步冲拳、弓步双冲拳、仆步穿掌等,然后进入太极拳基本招式的学习: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手挥琵琶…… 课下,孩子们由衷的感叹中国的太极拳 very   cool”,一节武术课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道窗。  

孩子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中国篆刻这门指间艺术,刀尖功夫, 欣赏了音乐特长生们的二胡、古筝中国传统器乐的演奏,回味了中国历经五千年古老又常新的艺术。

这是一场教育理念交锋之旅

中德两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不尽相同,为此,学校留足时间,为双方师生安排了7节教学公开课交流学习。

首先是德国Uli老师开设了公开课。课堂最精彩的部分要算学生提问环节。围绕给定的话题,Uli老师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写下问题,举手提问。学生们经过充分讨论后,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中不时传出愉快的笑声,Uli老师和高二6班的同学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真诚地交流,多层次地互动,让我们充分领略到对话教学的魅力;Uli老师始终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充分地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提问……让我们领略到“让”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接着,周文荣副校长开设了对德教师公开课《乙烯》,借助这节课充分展示我校“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清晰明了、呈现方式多样且适宜;问题串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并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交互性;活动串的设计有针对性、趣味性,学生活动形式多样:拼模型、写电子式、观察实验、猜想、讨论……学生活动充分且有效;反馈方式多样且合理。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课堂并及时点拨,很好地体现教师指导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德国老师充分地肯定了这样的课堂教学。  

如果说周文荣副校长的《乙烯》教学,德国老师仅仅是作为课堂观察者的话,那么陈洁、杨继来老师的《A Red, Red Rose》的教学,德国师生则既是课堂的观察者又是课堂的参与者。《A Red, Red  Rose》是Robert Burns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分别就背景知识、语音纠正、语义理解、自由诵读、韵律赏析、诵读竞赛等展开教学,教师以问题串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动学习。德国老师对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是:Its good.如果小组活动时学生的活动再充分一些就更好了。 

短短的几天交流,中德师生不仅增进了了解,生成了友谊,也碰撞出了教育教学智慧的火花。

这是一场合作友谊共享之旅

德国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之余,还全方位的融入学校校园生活。

师生们参加了2015年学校春季运动会,在友谊联赛中德国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

师生们还参加了学校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他们谈了此次常州之旅的所感所悟。

他们表示来中国的10天之行可谓一路风景一路收获,觉得在飞机上漫长等待是非常值得的。短短的几天,他们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学习和了解到了剪纸、篆刻、书法、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文化,领略了江南常州独特的民风民俗,尤其是享受到了活色生香的中国美食和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对学校精心安排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和各方热忱周到接待表示由衷感谢。

德国学生卢卡斯、万凯旋、香浓、孙晶深情表示:“现在我们有两个家,一个在中国常州,一个在德国罗特;我们有两个学校,一个是德国罗特中学,另一个是常州市新桥中学。”台下响起师生们阵阵掌声,掌声传递了中德师生间深厚友谊,传达了师生们对两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他们还参加了新北国际友谊林的启动仪式。

这是一场民俗人文感悟之旅

俗话说:“吃在常州”,这可一点不假,连德国师生都对常州的饮食文化赞不绝口,孩子们一致称道,不管是在外面餐馆吃饭、还是学校、家庭用餐,中国的饭菜都很有味,很香。来之前对饮食生活习惯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学习之余,在学校师生陪同下,德国师生体验了江南小桥流水的旖旎风光,领略的江南建筑风格,走访了常州天宁寺等人文景点,参观常州博物馆、大剧院等文化场所,走访了传统生产工艺,对常州的历史与文化作了多方位的了解。

这还是一场畅想未来的合作发展之旅

此次交流活动伴随着527日的欢送仪式而告一段落,但在短短的10天中,两国孩子在真诚平等的交流与学习中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开出了灿烂的友谊之花。欢送会上,德国的孩子依依不舍,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在中国的故乡,把中国孩子的父母也喊做爸爸妈妈,还没离别就迫切盼望着下次的相聚。欢送会为此次交流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为两校今后友好合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交流活动,迈出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不仅起到两国文化与教育的了解与沟通,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英语表达的欲望,拉近了两国师生的情感距离,增进了双方互信互敬的关系,让德国师生感受到发展的中国是个开放的、包容的、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中国。相信,未来两校还可以在交流互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领域的合作、共享两国优质教育资源,两校的交流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红河路116号   邮编:213002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