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场”课题研究给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课题研究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开学伊始,我校就掀起了“问题场”研究的热潮。周校长要求各教研组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拿出各学科“问题场”备课范式,并要求教师严格参照范式备课。我们地理组首先请骨干教师刘晓萍选择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利用QQ群进行讨论修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内容涉及到教材分析中的重难点的确定、学情分析中学生的储备知识和能力以及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问题的启发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甚至对教案的美观性、文字的准确性都提出了建议,最后 刘晓萍 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体地理老师基本掌握了“问题场”教学设计的方法: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层次的目标串;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具体的能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问题串;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设计适切、有效的活动串和检测活动效果的反馈串。本次活动把以“问题场”为载体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推向深入,并为构建生命化地理课堂注入了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