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收获
——记新桥、五中、西夏墅三校地理组联合教研系列活动(二)
10月29日 ,细雨霏霏,新桥、西夏墅、五中三校地理老师齐聚五中,开展第二次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五中张海霞老师和西夏墅郑小亚老师进行同题异构。张老师根据第一次活动中老师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课堂进行了整改,经过打磨,本节课有了几大变化:教师更从容自信,对学生的评价更准确到位;学生活动更丰富多彩,有动嘴读重点,动手演示地质构造类型,画辅助线比较岩层的新老关系,学生真正“动”起来了;问题的思维量更大;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郑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对知识点的讲解细致入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她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补充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片,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她特别注重概念的教学,并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目标明确并得到有效落实。瑕不掩瑜,两位老师在语言的科学性、板图的准确性、活动的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最后特级教师沈斌校长高屋建瓴地提出:课堂教学要以课标为本,并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有效开展活动,不要拘泥于教材,要教给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地理课要有“地理味”,要想方设法让课标着地。课堂需要打磨,老师需要修炼内功,增强自己的气场,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沈校长的一席话让大家醍醐灌顶,感慨万千。
思维在碰撞中绽放,老师在磨砺中成长。相信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黄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