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教学评价与反馈功能,进一步帮助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梳理语文知识框架,拓宽语文思维角度,提升学生解题水平,促进有效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也是陆建生名教师工作室关注的专题。应常州市新桥中学邀请,5月11日下午,领衔人陆建生老师率众成员齐聚新桥中学,开展工作室成立以来的第四次活动。工作室成员臧艳芬、赵洁两位老师针对高三“二模”试卷分别开设《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鉴赏》研究课,来自新桥及北郊等学校的老师一同到场观课,部分老师参加了评课活动。
两节研究课以学生考试得分率低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为教学内容,显示出开课老师不避难点、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教学勇气。臧艳芬老师准确统计各小题得失分的数据,有重点、有策略地启发学生分析失分原因、思考答题要点,建构出“明考点——细审题——求答案——规范表达”的解题程序,并针对试题类型,征引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同等类型试题,让学生在温故中比较和强化。赵洁老师以不同类型的学生试题答案为实例,建构出“理解——辨识——表达”的能力结构,加强教学对话,相机出示基础知识材料,引导学生思维正确走向,并通过强化练习,巩固提高学生古代诗歌鉴赏水平。
在随后开展的研讨活动中,两位开课老师首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立意,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并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接着大家就试卷讲评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落实以及文本理解的难点展开的讨论和研究。程代军老师认为,越是学力水平低下的学生,越是需要以挑战性任务启动他们的思维,同时,注重来自学生教学资源的开发,让学生来教学生,推动互帮互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尚嶔老师主张应该根据生源特点尤其是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的现实情况,让教师提供更为明晰的解题套路和技巧,以增强学生参加考试的针对性。欧阳林老师就《故乡,您终于替代了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形象与故乡的关系作了深入思考,从文化精神中的归依感阐释文章的核心立意。来自五中的顾泠沅老师盛赞两位开课教师教学语言准确、教学思路明确、教学节奏明快、教学思维敏捷的特点,表示有机会一定多向两位老师学习,多参加工作室的活动。最后,陆建生老师作活动总结。他认为这两节课在“试卷讲评”的课型中具有示范性,教学实效显著。他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特点,介绍了命题要点和应对技巧,阐明了“读文——读题——表达”中的规范和细节,强调了结合文本作答的要求。他还对下一次工作室活动内容做出安排,并对各成员近期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
张亚新副校长、教务处蒋耀中主任出席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