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成都有一个为诗人北岛举办的小小聚会。在酒吧白夜里,很多不再写诗的前诗人轮流上台朗诵北岛的诗歌。北岛本人就坐在台下。那天去的人很多,大家都挤上前去签名合影。我去得早,也怯生生地要了签名。朋友把一小串黄果兰送给北岛,北岛放在手里闻了闻,说,真香啊,然后挂在胸前的纽扣上。
期待这本书纯粹是因为粉丝心态。北岛的名字和书里每一个诗人的名字,都是号召力。号召起大众的购买力。因此这本书一定不会卖得差。但书的装帧跟想象中的诗集差得很远,更象是某种过于流行的读物。如果只作为儿童读物来看,也算是合格的。
跟北岛的其他文章比起来,序言算不上好玩。从诗歌对开拓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谈起,北岛谈到了编选这本诗集的机缘和标准。书的定位很明确——给孩子的诗。因为重在开发想象,没有也没必要有任何评论性文字。诗集并不是被普遍喜爱的事物,我们也不想被当做是令人讨厌的教材读本。就把孩子们感到的当做全部吧。当然这还是就儿童读物来言。如果你已经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想了解得更深一些,推荐《时间的玫瑰》。这是北岛另一本专门谈诗歌的书。从翻译开始,诗人抓住词语和节奏,顺利进入诗歌内部。
书里的一些诗对于大众来说并不陌生。布莱克的《老虎》,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裴多菲的《生活是急流》,弗洛斯特的《未走之路》,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长期出现在语文课本里。这似乎给大众带来一种心理暗示:你们即将买到的并不是一本边缘诗集。另外,彭斯的《友谊地久天长》,鲍勃迪伦的《在风中飘》作为音乐,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众经典。
当你抓住一个熟悉的意象,就有可能经由这个意象进入一首诗歌。书里的叙事诗较少,涉及到的意象都是简单而普遍的。花朵、天空、小河、小鱼、浪花……轻易就将人拉入到日常环境中。有的诗提醒我们记得和伙伴们在一起的日子(彭斯《友谊地久天长》),有的诗站在孩子的角度,比较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不同(RS托马斯《孩子们的歌》),有的诗讲母亲一边晃动摇篮一边唱歌的样子,有着最原始的人类情感(泰戈尔《仿佛》),有的干脆就是一首很小的诗,详细描写了大雾袭来的过程(桑德堡《雾》)。这些细致的诗有种易于其他诗歌的舒服感,轻轻的飘在空气里,然后就触碰到了我们的感官。
读诗的人越来越不多见,或者说成熟反而闭塞了心智,就让我们在孩子身上多放一点希望,让他们凭着天生的直觉和悟性,成为有可能因为诗歌之光的照耀而醒来的人。
结尾附一首小诗,之前并没有读到过。
金美玲子
《积雪》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光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
很孤单吧。
看不见也看不见地。